我的帮扶故事——沈力平
发表时间:2018-06-22 15:50:33 作者:沈力平 点击量:
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的可能有很多种,能把一个人和一个完全陌生又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家庭联系得如此紧密而又如亲人朋友般的,或许只有扶贫了。2016年,在机缘巧合之下我来到五合村,任五合村扶贫专干一职;从此就与扶贫与贫困户结下了缘。
记得,刚来村里接触扶贫这一块时,什么都不懂,打开电脑不知道要干嘛;想着以前待在高级写字楼,坐在舒适的办公室,拿着高薪和来自各地精英白领打交道。这样鲜明的对比,心理落差很大,但回头想想,自己选择的路怎样都要坚持走下去。在办公室里看了几天不是很完整的扶贫资料,云里雾里的,加上又不是本村人,对于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很熟悉,那些组在哪里?这户是谁?家里什么情况?一点都不清楚,越看越着急,心想着,坐在家里看资料就好比纸上谈兵,只有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困难情况,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村两委的帮助下,我把全村60多户未脱贫贫困户都走访了一遍,每到一户,我都很耐心的询问家庭情况,主要致贫原因是什么,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帮助,有什么样的发展意愿等,把每户的详细情况都记录清楚。通过这一次的走访摸底,我熟悉了全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牢记于心。
记得第一次来到民主组汪汉友老人家中,我被眼前的场景震惊了,黑漆漆的屋内,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墙边还堆放着各种杂物,几乎没有下脚的地。老人热情的张罗着我们坐下,端茶递水,很是周到。通过聊天,得知老俩口今年都有70好几了,身体状况一直不是很好,唯一的儿子也是精神残疾,没有劳动能力,儿媳妇也在孙子没多大时就离开了,一走就是十几年,没有回来过。
多次上门了解情况后,我深深为汪汉友家感到担忧,老俩口年纪大了,找不到赚钱的门路,儿子因为身体原因,根本指望不上,家里还有一个孙子,初中毕业就到部队去历练了。平日里,一家人也就靠侍弄这一亩三分地,赖以维持生计。本就欠佳的身体,还要到门口打点零工,赚点生活费,维持家用
随着多次走访来往后,老人与我已经很熟悉了,我们常坐下来拉家常,老人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从自己求学到成家,种植水稻等情况,未完成的心愿等。聊天中,他总是在夸国家的政策好、现在的政府好,心里由衷地感谢党和政府。老人说,年初,村里根据他的实际情况,给申请了危房改造,现在已经完工了,住上了新房子,比以前敞亮多了,老人家在谈论的同时,笑的很开心,是发自内心的笑。
多次上门了解情况后,我深深为汪汉友家感到担忧,老俩口年纪大了,找不到赚钱的门路,儿子因为身体原因,根本指望不上,家里还有一个孙子,初中毕业就到部队去历练了。平日里,一家人也就靠侍弄这一亩三分地,赖以维持生计。本就欠佳的身体,还要到门口打点零工,赚点生活费,维持家用
随着多次走访来往后,老人与我已经很熟悉了,我们常坐下来拉家常,老人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从自己求学到成家,种植水稻等情况,未完成的心愿等。聊天中,他总是在夸国家的政策好、现在的政府好,心里由衷地感谢党和政府。老人说,年初,村里根据他的实际情况,给申请了危房改造,现在已经完工了,住上了新房子,比以前敞亮多了,老人家在谈论的同时,笑的很开心,是发自内心的笑。
为了解决来人家后面的生活状况,除了政府给与的低保,特殊扶助金等,还利用村合作社带动模式,让老人家入股发展苗木种植,获得分红。还介绍在基地干些零工增加务工收入;通过一系列的帮扶措施,老人家家里生活条件逐渐得到了改善。
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人穷志不穷,我想作为他们的结对帮扶责任人,能做的不仅是政策的传播者,更是他们的精神引导人,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自结对帮扶以来,让我对他们多了一份似亲人般的牵肠挂肚,我的经历不算丰富,也没有什么可用的资源,我的力量就犹如大海里的一滴水那么的微小。但在扶贫工作中,我深刻地明白,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被现实的困难磨灭了奋斗的意志。所以在与汪汉友老人的每一次交流中,我都会鼓励他树立脱贫的信心,现实再困难,只要意志不倒,办法总比困难多,何况现在国家有这么大的脱贫决心和这么好的扶贫政策,何愁摘不掉贫困户这顶穷帽子!
扶贫路上,点点滴滴,种种经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成为了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用心、用情、用力,我相信我能做的会更多,也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