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华镇,有一块座落于风景区上游的千亩油茶片,宛如镶嵌在花亭湖畔的一颗墨绿色翡翠。如今,茶果满枝,油茶长势喜人,仿佛向林农们展示着丰收的希望,也引领着群众兴林致富奔小康。如您身临其境,定会被绿油油茶树散发出的扑鼻的清香所陶醉。而这其中,在蕴藏着广阔前景的同时,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开发这片山场的业主就是天华镇辛冲村的创业青年,2004 年度全球百佳中华儒商人物、安徽省在京务工先进个人汪福建。
决战大山敢叫荒坡披绿装
2003 年春夏之交,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席转全国,给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影响。也就在这年,正处在而立之年的汪福建在北京从事文化产业发展并积蓄了一定资金,他从北京回到家乡探望父母,在和乡亲们的交谈中,他深感家乡经济发展仍很缓慢,致富的门路还很窄。看到面前的很多山场被森林火灾侵袭,森林资源效益不大,群众造林又受到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制约。这个在山里土生土长、18 岁就从山区到北京闯荡事业的小伙子再也按捺不住了。他想利用自身多年打拼积累的资金和了解的市场信息,用于创建绿色事业,向荒山宣战。经过调研和向专家请教,他认为油茶市场前景好,且兼具生态、经济效益。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山场上作出名堂,同时也为乡亲们致富开辟一条路子。可当他把计划承包曹安山场的想法与父母、妻子交流时,得到的都是家人坚决反对。他的父母深有感触地劝说:“你现在存款百万,当初走出大山创业也不容易,不要让这钱打水漂!再说你做的是图书销售出版,搞林业、啃荒山是多么吃苦的事情,还没听说过包山造林发财的”。并要求他尽快回北京打点自己的正业。他妻子听到他的想法也认为他是疯了。可他决意已定,不顾家人的劝阻和反对。按照自己心中规划的蓝图去逐项落实,与林农商量承包山场,与技术部门沟通制订开发方案,经过一个月的努力,2003 年6月10 日,他与辛冲村的66 户林农签订了荒山承包开发合同,并与黄镇政府签订了曹安山场的火烧迹地更新改造合同,结合他自家及周边群众的坡耕地,共计1000 余亩的山场承包合同落实了。紧接着他满腔热情投入到挖山整地。组织100 多人清杂、整水平梯地、打宕。山头上彩旗飘扬,人头攒动,好似千军万马战犹酣,而他坚持带队跟班,挥汗如雨,洒下了多少心血。几个月过去,共花去1.5万余劳日工,围山转的整地工程如期完工。为采购优质油茶种苗,于是他与镇林业站的技干一道,亲赴江西亚林所的种苗繁育基地,一次就花去10万元采购系列嫁接苗10 万株。这在当时,我县个人花10 万元购苗可是史无前例的。2003 年底前,全部将油茶苗木栽植完毕,为后期发展打下了基础,而他本不壮实的身体却瘦了十多斤,粗略一算花去积蓄80 万元。
艰辛创业誓把山场变银行
汪福建栽植千亩油茶的事传遍了山村。有人在佩服他的勇气、干劲的同时也在为他担心,毕竟林业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的事业。可他豁出去了,开弓没有回头箭!栽植的千亩油茶让他欣慰,可紧接着又面临很多困难。第二年春天,山场内逐步长出了许多杂草,特别是芭茅的清理难度很大。加之,面积规模大,抚育管理成本可想而知,此时他的积蓄所剩不多。在精力上,北京的红色名门图书有限公司也需要他去过问料理。他真想自己有三头六臂!为保证油茶成活,他从周边择优聘请了4名合同工,常年从事抚育管理。为防止人畜侵害,他制订了护林条约分发到各农户,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他自己则奔波于北京、太湖两地。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又一年的精心管护,如今,山场的油茶均有1 米多高,且生长健壮。2008 年已采收茶籽1 万余斤,收入3 万元。为了贮藏好茶籽,他父亲支持他盖起了油茶楼。
科学发展兴林富民产业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创业的路上,他体会了很多艰辛,遭遇了许多困难,但也更坚定了他的信心和决心,他无悔于当初的抉择。在国家把木本油料的发展作为重要战略并在全国大力发展油茶的好时期,他感觉自己赶上了发展的春天,他决意把油茶产业做大做强,努力实现自己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初衷。如今,他的创业历程和这片基地绘就了他在太湖林业发展上的一面旗帜,成为油茶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面对成绩,他没有停步,正在稳步实现自己的梦想,首先利用千亩油茶基地作为基础,注册了太湖县天润峰绿色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并已评定为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科技兴林致富示范户。现在,他已发挥公司的龙头作用,走“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与林农联营、租赁承包林地等形式,扩大基地规模,计划将林业基地发展到5000亩,到“十二·五”末力争实现油茶籽年产量30 万公斤,产值150 万元,并引领300 户林农致富。
Copyright 2004-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太湖县委组织部 主办 太湖县党员电教中心 承办 邮箱:thzzb@163.com
皖ICP备07501448号